近日由浙江分公司承建的宁波轨道交通6号线高桥南车辆段项目顺利完成桩基工程标志着项目进入承台及上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为后续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宁波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工程,全长39.6千米,设站24座,均为地下线。高桥南车辆段SG02标项目总建筑面积达11.83万平方米,设计使用年限50年,盖体耐久性长达100年。
项目采用先进的“地铁+物业”上盖开发模式,结合现代建筑技术,打造高效、便捷的交通节点,建成后将为6号线列车提供维护和停放空间。
宁波轨道交通6号线作为东西方向的市区线,串联起了宁波城市新旧核心区、重要产业功能区、卫星城镇以及机场等重要交通枢纽,建成后将推动宁波市内外交通衔接,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助力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
项目桩基工程量大,施工内容包括钻孔桩、管桩、水泥搅拌桩在内的工程桩总量约为5.3万根,项目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机械,高峰时期,项目引进78台钻孔机同时开钻,确保桩基工程按期完工。
施工现场出土量大,加之土层含水率高、强度低,现场泥浆消纳难。项目团队深入考察,最终在现场设置泥浆池,采用泥浆固化装置进行场内固化,成功解决泥浆场外消纳压力大的难题。同时,固化后的泥浆可用作制砖、水泥原料等建筑材料,实现资源再利用;泥浆固化也可起到加固和支撑地基、改善地基性能的效果。
为高质高效推进工程建设,项目以科技赋能工程建设,充分运用智慧工地信息服务平台的数据分析技术,对施工进度、现场环境、质量安全、塔吊监测以及劳务班组等信息进行全方位管理,对建设过程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及时捕捉施工现场质量安全隐患并进行预警,确保项目的安全生产高效推进。
桩基施工期间,为解决水泥搅拌复合桩制作过程中,钢管结构难以夯入混凝土的问题,项目技术团队设计出新型水泥搅拌复合桩。通过在空心支撑钢柱外侧设置固定环、下端安装下锥体、采用开设缺口的方式,使空心支撑钢柱便于夯入混凝土桩体内部,成功解决技术难题。
项目注重党员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三会一课、红色观影、专业课程培训等形式,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升职工的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